随着特朗普税收改革尘埃落地,美元指数不涨反跌并跌破92和91两大关口,创三年新低。与此同时,人民币中间价、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纷纷突破6.50关口,创2015年12月以来新低;从去年1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累计涨幅已超1500个点。
2018年1月10日,有消息称中国央行已通知中间价报价行暂停逆周期因子,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各报价行不再对上个交易日的日盘波幅进行逆周期过滤;该消息传出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下跌。随后中国央行回应称,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逆周期因子,是中国央行在2017年5月下旬引入,主要为了防止外汇市场上一些交易者存在非理性“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一直被视为人民币报价的缓冲器,在人民币下跌时起到“减震作用”,但不应视作人民币本次下跌的根本因素。去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200多亿美元,这证明人民银行并没有主动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可以把本次贬值视作市场回调。市场认为,人民币这次升值主要因为:中国经济依然好于大多数国家;中美利差依然较大;中国金融去杠杠不会放松,国内流动性依然较紧;资本没有大量外流。但分析也指出,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资产有回流需求,中美利差较大,这三个因素使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与此同时,人民币在今年也不会大幅贬值。市场间对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预测在6.6-6.7之间,也有研究者将6.5作为关键价位。
中金表示,逆周期系数公式的调整,可能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扰动,但影响偏向于短期,不会改变中长期人民币升值趋势。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好转,因国内货币政策退出宽松,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都将继续上行。《中国证券报》指出, 2018年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中美元指数是其中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人民币有望继续走强。关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多位分析师称,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大方向,预计将进一步推进,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汇率等间接干预方式将被逐渐采用。
本次,央行再次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恰好发生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突破6.50关口。这至少反映了两个事实:第一,央行不愿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太快,6.60左右(或者6.50-6.70区间)可能是短期内央行设定的“合意水平”;第二,央行觉得逆周期因子已经充分发挥了作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已经被打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显著贬值的概率很低,因此逆周期因子可以“功成身退”。但是,一旦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央行的合意区间,央行就完全可能重启逆周期因子。
回归到“收盘价+篮子汇率”的人民币中间价机制能够维持的时间长度,实质上取决于美元指数在2018年的波幅。如果美元指数在今年仅仅温和波动,中国央行可能不再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而如果2018年美元指数显著升值或贬值,那么中国央行可能继续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
美元/离岸人民币走势分析
自2017年初以来,美元/人民币开始震荡下跌,一度向下突破短中长期均线和6.5000,形成下跌通道,创三年新低。目前,短中长期均线呈空头排列、周线动能指标偏空,短期内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动能。
如果接下来美元指数继续走弱,美元/人民币将会跌破6.4000关口;但如若美元指数触底反弹,汇率将测试短期均线系统的阻力。
2018年1月10日,有消息称中国央行已通知中间价报价行暂停逆周期因子,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各报价行不再对上个交易日的日盘波幅进行逆周期过滤;该消息传出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下跌。随后中国央行回应称,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逆周期因子,是中国央行在2017年5月下旬引入,主要为了防止外汇市场上一些交易者存在非理性“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一直被视为人民币报价的缓冲器,在人民币下跌时起到“减震作用”,但不应视作人民币本次下跌的根本因素。去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200多亿美元,这证明人民银行并没有主动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可以把本次贬值视作市场回调。市场认为,人民币这次升值主要因为:中国经济依然好于大多数国家;中美利差依然较大;中国金融去杠杠不会放松,国内流动性依然较紧;资本没有大量外流。但分析也指出,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资产有回流需求,中美利差较大,这三个因素使人民币不会大幅升值;与此同时,人民币在今年也不会大幅贬值。市场间对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预测在6.6-6.7之间,也有研究者将6.5作为关键价位。
中金表示,逆周期系数公式的调整,可能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扰动,但影响偏向于短期,不会改变中长期人民币升值趋势。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好转,因国内货币政策退出宽松,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都将继续上行。《中国证券报》指出, 2018年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中美元指数是其中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人民币有望继续走强。关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多位分析师称,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大方向,预计将进一步推进,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汇率等间接干预方式将被逐渐采用。
本次,央行再次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恰好发生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突破6.50关口。这至少反映了两个事实:第一,央行不愿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太快,6.60左右(或者6.50-6.70区间)可能是短期内央行设定的“合意水平”;第二,央行觉得逆周期因子已经充分发挥了作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已经被打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显著贬值的概率很低,因此逆周期因子可以“功成身退”。但是,一旦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央行的合意区间,央行就完全可能重启逆周期因子。
回归到“收盘价+篮子汇率”的人民币中间价机制能够维持的时间长度,实质上取决于美元指数在2018年的波幅。如果美元指数在今年仅仅温和波动,中国央行可能不再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而如果2018年美元指数显著升值或贬值,那么中国央行可能继续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
美元/离岸人民币走势分析
自2017年初以来,美元/人民币开始震荡下跌,一度向下突破短中长期均线和6.5000,形成下跌通道,创三年新低。目前,短中长期均线呈空头排列、周线动能指标偏空,短期内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动能。
如果接下来美元指数继续走弱,美元/人民币将会跌破6.4000关口;但如若美元指数触底反弹,汇率将测试短期均线系统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