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在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对冲今年春节前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然而,在降准即将生效之际,人民币却意外走出大涨行情。上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幅超过1000点,创2005年7月汇改以来最高。人民币为何不贬反升?主要原因有3点。首先,从历史走势来看,人民币价格走势与美元指数关联度较高。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升值。去年人民币的贬值与近期人民币的升值与美元走势密切相关。
 
其次,从历史经验分析,人民币的走势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度并不高。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美元。尽管美联储在过去3年时间加息9次,但是美元指数的上涨时段却主要集中在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2017年美联储加息3次,美元不涨反跌,2018年尽管美元指数强势,但并没有收复2017年的跌幅。由此可见,货币政策与汇率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人民币的表现同样佐证了这一点。因此即便预期今年中国央行将继续降准3次,预计人民币汇价依然不会相应出现贬值态势。最后,贸易局势缓和或是本轮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去年,美元/人民币价格从6.2开始走高,至6突破6.5后开始出现加速上涨,而人民币开始走贬的时间节点,或者说根本原因其实是美国宣布对华进口商品征税。因此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的这轮汇率周期,由贸易摩擦导致人民币出现快速贬值,至今年年初由贸易谈判出现进展使得人民币回归合理区间,逻辑是合理的。因此,总结起来看,人民币上周大幅升值的主要原因理应与中美贸易谈判预期向好有关,而美元走弱为诱导因素,并且与中国央行降准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