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中国三大推动因素

中国需要一些好消息。从即将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强劲 的动力。但是好消息是,美中贸易谈判的进展良好。目前双方正在起草六 份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技术转让和网络盗窃、知识产权、货币、农业和 非关税壁垒。市场预期原本定于 3 月 1 日的加征关税政策不会得到实施。 美中交易不太可能会引发两位数的市场回暖,但将可以支撑中国股市。

中国的 GDP 数据已经不只是令人担心,而是令人担忧。2018 年第 4 季度, 中国官方公布的 GDP 同比增长率为 6.6%。与前几个季度相比,经济增长有 所放缓,这并不意味着经济会出现一些人士此前预测的“硬着陆”。然而, 中国官方数据显然有些模凌两可。在我们看来,对外贸易是一个更可靠的 经济活动指标,也是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交叉核对的数据。2018 年 下半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进口额大幅下降,表明国内需求低于 GDP 数据 所表明的需求。然而,最近的进口增长率表明国内需求正在趋于稳定。

中国当局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振兴经济。中国的早期应对措施是财政刺 激措施。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的影子预算上。然而,由于信贷减 少,财政刺激的影响比官方希望达到的效果要小。中国央行专注于微调市 场利率,提高信贷增长率和降低借贷成本。有迹象表明,中国央行的行动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贷款额有所增加,且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都在 上涨。我们预计,中国央行将下调关键政策利率,并将提供稳定中国经济 所需的推动力。看到这些鼓舞人心的信号,中国的经济政策应能成功地稳 定国内经济,这也将有利于全球经济中的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股市强劲反弹的条件正在形成。中国消费复苏、利率下调以及与美国 贸易紧张关系的缓和,都将是中国三大推动因素。

美联储的三重使命

上周的主要事件是 1 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的公布。尽管人们焦 急地等待着这一消息的发布,但投资者的反应却相当低调。全球股市小幅 走高,因为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成员开始讨论结束量化紧缩(其实已经 在结束了)。

总的来说,会议纪要并没有带来多少新的信息:美联储成员对经济放缓感 到担忧,不仅是在中国经济方面,在全球总体上也是如此,他们担心过高 的紧缩政策可能会破坏当前的经济活力。然而,在美联储放弃声明中的 “逐步加息”措辞之后,市场参与者原本预计美联储在会议纪要中将采取 更为温和的态度。事实上,会议纪要表明,美联储将为今年的进一步加息 敞开大门。因此,这是一种倾向于紧缩的小举动。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资 产负债表缩减问题上,美联储采取了更为温和的立场。事实上,在过去几 个月里,美联储的信息表明,资产负债表的释放过程将持续到资产负债表 达到更合理的水平(约 1.5 万亿美元和 2.5 万亿美元)为止。尽管如此,会 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现在正在考虑在年底前结束该计划,或者至少提供一 个在年底前停止缩减的计划。

投资者知道资产负债表不会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但他们预计资产负债表的 规模会变得小得多(即小于 3 万亿美元)。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美联储 在危机发生时会使用什么手段呢?事实上,在利率已经很低、资产负债表 依然庞大的情况下,有什么工具可以缓和下一次经济危机呢?

委员会对经济前景保持了乐观的看法,并表示称:“与会者继续认为,经 济活动的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表现强劲和通货膨胀率接近委员会均衡的 2% 目标,是今后几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他们承认 2019 年的经济增 长可能放缓,但没有提到可能会出现衰退。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有一点值得市场注意,即尽管美联储成员对经济前景 倾向于保持积极态度,但他们肯定会结束紧缩政策,只不过进程会相对缓 慢。这绝对不是我们在经济扩张时期所期望的那种应对措施。因此,美联 储似乎更担心出现市场回调。

公开市场运作可能会对欧元造成压力

欧洲经济仍面临经济活力疲软的问题。 在欧盟国家中,通货紧缩正在显现, 1 月份的 CPI 环比为 -1%,而 2 月份的情况似乎更为乐观,因为全球和服务 业的 PMI 指数似乎都略有上升,而交通相关行业出现的困境仍在拖累制造 业指数。

事实上,占德国 GDP 20% 的德国汽车行业面临生产和销售中断,原因是欧 盟对新车型和现有车型实施了全球统一的轻型车辆测试程序 (WLTP)。此外, 美国商务部最近提交了一份有关欧盟汽车进口到美国的国家安全调查报告, 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按照报告中的建议行事,可能导致两国之间出现针锋 相对的贸易战。对进口的欧盟汽车征收 10% 至 25% 的关税,将对两国经济 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并使众多行业面临危险。然而,风险仍然有限,因 为双方预计将在 3 月份开始谈判,以减少跨大西洋工业壁垒,而最终协议 可能在年底前达成。

因此,尽管爆发欧盟美国贸易战的风险仍然有限,但形势上欧洲央行须保 持谨慎,并遵循 2019 年 3 月 7 日政策会议的前瞻性指引,对潜在的有针对 性的长期再融资操作持开放态度。不过,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仍有可能进 一步推迟非常规流动性措施。但就目前而言,只要经济形势没有明晰,我 们就会保持看跌欧元的观点。